遠離空污預防過敏性鼻炎~本院黃彬芳院長團隊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胸腔醫學期刊》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289694.aspx
此稿已刊登於:中央社新聞網 (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289694.aspx ); this news has already been republished on CNA website!
標題:遠離空污預防過敏性鼻炎~中國醫藥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團隊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胸腔醫學期刊》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10323 17:04:04)空污與過敏性鼻炎等呼吸道疾病息息相關;中國醫藥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團隊進一步發現,若嬰兒在母親懷孕後期到出生後一年暴露於過高的PM2.5空汙環境中,就有可能產生過敏性鼻炎的疾病。這項公衛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胸腔醫學期刊》,在台灣環境變遷影響下,此一健康議題備受社會大眾關注。
這項名為“PM2.5在妊娠及嬰兒時期的暴露對小兒過敏性鼻炎的影響”研究成果,由中國醫藥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黃彬芳教授、鍾朝仁助理教授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部林于婷醫師及牙科部口腔顎面外科施皓醫師團隊合作完成,發表在新出刊的國際知名期刊《胸腔醫學期刊》(THORAX; The THORAX is the #5 most-cited respiratory system journal, with an impact factor of 10.844)。
黃彬芳教授表示,此項研究應用高解析度的衛星混合模型,結合嬰幼兒及母親懷孕期居住地推估每日PM2.5暴露的平均濃度值,並透過大數據分析2005至2011年間出生於台中市的14萬名嬰兒,研究結果顯示,在懷孕第30周到出生後第52週,過敏性鼻炎的發生與暴露於PM2.5的濃度上升呈顯著正相關。
黃彬芳教授說,空氣中存在許多污染物,其中漂浮在空氣中類似灰塵的粒狀物稱之為懸浮微粒(Particulate Matter),目前已有多篇國際期刊證實細懸浮微粒(PM2.5)會對人體的呼吸道造成危害。
林于婷醫師臨床經驗指出,可能在PM2.5的環境暴露下,母嬰體內的抗氧化、免疫調節、內分泌系統等出現難以平衡的情形,而影響鼻黏膜的生長成熟期,進一步激發了過敏性鼻炎的產生。
一般來說,過敏性鼻炎是鼻腔內黏膜的發炎反應,患者常會有鼻塞、鼻子癢、流鼻水、打噴嚏等等的症狀,雖然不是致死性的疾病,但會造成生活品質降低的情形,症狀嚴重者甚至會影響睡眠品質、在校學業的表現及職場上的競爭力。
中國醫藥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合作團隊研究地域主要是在空汙較嚴重的亞洲地區,以大規模連續性的數據來呈現,其結果指出細懸浮微粒(PM2.5)可能也是導致小兒過敏性鼻炎的一個成因,影響的關鍵時期可能從懷孕末期到出生後一年間,該團隊希望藉由此發現可以降低過敏性鼻炎形成的機會,建議孕婦及兒童當戶外PM2.5濃度高於世界衛生組織(WHO)所訂之標準:即24小時平均濃度25μg/m3時,應盡量減少從事戶外活動,以期降低敏感族群如孕婦與兒童暴露於空氣汙染中,特別是PM2.5,為以確保民眾的健康,進而減輕醫療及社會經濟負擔。
《胸腔醫學期刊》文章連結:https://thorax.bmj.com/content/early/2021/01/26/thoraxjnl-2020-215025
中國醫藥大學公衛學院大一不分系∣台中市北屯區經貿路一段100號 A1教學行政大樓(卓越大樓) 8樓∣04-22053366分機6001賴小姐、6201柯先生